马春雷: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科技城

bevictor伟德 时间:2015-08-06   点击: 0 次浏览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当前,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,各个区县如何将目标化为实际行动?本报今起开设“科创话题区县谈”,邀请区委书记、区长来把脉各区发展科创之路。第一期,我们邀请到了市人大代表、嘉定区区委书记马春雷。

 

      定位:自主创新产业化的引领区

 

     作为上海市委、市政府命名的“上海科技卫星城”,嘉定区的科研资源比较富集。马春雷透露,目前,已形成“十一所、二中心、二基地”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规模,有两院院士45名、研究员527名、科研人员2万多名,科技产业化的空间广阔。嘉定作为郊区,既有多个单位面积产值、利润名列前茅的工业区,又有各具特点的创意园区。科技园区附近就是工业区,可以融合互动、一体发展。同时嘉定的高端制造业基础很好,在全市数一数二,可以把产业链和创新链结合起来,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高。

 

     建设科创中心,体制改革、政策突破、资金扶持都少不了,但最最核心的还是人才。让人才留在嘉定,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。马春雷介绍,为了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,这几年嘉定bevictor伟德的综合功能大幅提升。已引进两所三甲医院、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,改善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医疗和子女读书条件。还兴建了保利大剧院、韩天衡美术馆、嘉定区图书馆新馆等文化场所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两个体育中心、多个体育公园。

 

     根据这些比较优势,并研究全球发展趋势后,马春雷将嘉定区的特色定位于: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,打造自主创新产业化的引领区,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科技城。

 

     目标:重大创新项目中有一席

 

     下一步,嘉定正计划在国家重大的创新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,更有力地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创新产业项目。

 

     第一,依托上汽、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和汽车研发港,建设汽车智能化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。第二,依托中科院微系统所、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、华东计算所的研发优势和上海市集成电路并购基金的资本力量,软硬件同步推动,建设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产业集群。第三,依托联影公司、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的质子刀项目,建设高性能医疗设备产业集群。依托新时达、小i机器人等,建设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集群。

 

    没有产业化,科研就是纸上谈兵。要特别重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,提高创新能力。目前落户嘉定的企业中有204家拥有技术中心,今后将通过资金引导、政策激励等措施,继续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,争取3年内增加到300家。此外,还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,目前,嘉定有510家高新技术企业。未来3年,将通过加强申报辅导、实施区镇联动培育等举措,使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700家。

 

    措施:打好人才、资源、资金一手牌

 

    为了达成这些目标,摆在面前的还有人才、资源、资金不足这3项难题。如何尽可能调动区内可用的资源,作为嘉定的职能部门也动足脑筋。在研发上,鉴于资金的问题,不可能建很多实验平台,目前嘉定区要做的是推动区域内的共性研发平台向区内企业开放。比如,同济大学的风洞实验室等向汽车企业开放,这对吸引外国企业入驻嘉定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
 

    人才是创新的核心,为此嘉定设立了独特的人才补贴政策。对经认定的人才,给予折扣购房租房补贴、开业补贴等等。近年来,全区每年投入2亿元,用于创新创意紧缺型人才的引进。通过这些举措,区内集聚了中央人才54名,上海人才36名,嘉定区急需紧缺人才357名,市、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60名。在创业环境营造方面,嘉定还把创新中国、飞马旅创业321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、创客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引入嘉定,发现一批有成长潜力的创新团队,为他们提供孵化服务和创业支持。“我们欢迎更多的创业者来嘉定发展,在这座科技城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”马春雷说。

来源:《青年报》

lll
Baidu
sogou